紹興市是全國栽培管理重點茶葉產(chǎn)區(qū),全市茶區(qū)廣闊,茶葉生產(chǎn)是全市農(nóng)村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為在茶區(qū)實行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措施,保證茶樹鮮葉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特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由紹興市農(nóng)業(yè)局提出。
本標準由紹興市經(jīng)濟特產(chǎn)站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馬騰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新茶園建設、茶樹種植、樹冠管理、土壤管理、病蟲害及凍害防治等栽培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紹興市行政區(qū)域。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在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1767-89茶葉種子和苗木規(guī)格
gb9194-88茶尺蠖防治
gb7172-1987土壤全氮測定法
gb7173-1987土壤水分測定法
gb4285-89 農(nóng)藥安全使用標準
gb8321.1-87 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一)
gb8321.2-87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二)
gb8321.3-87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三)
gb8321.4-87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四)
gb8321.5-87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五)
3、新茶園建設
3.1選址
3.1.1宜選擇山地和丘陵的平地和緩坡地,附近有較豐富的水源,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地域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大于10度的活動積溫在3500度以上。
3.1.2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非石灰?guī)r發(fā)育成土。有機質(zhì)含量在1.5%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
3.1.3土壤為壤土、砂壤土或粘壤土,結構良好,土層深度在1.0米以上,地下水位在0.8米以下。
3.1.4新開墾的結構差、肥力低的荒地,宜先種植綠肥以改良土壤。
3.2園地的規(guī)劃與設計
園地的規(guī)劃設計的主要內(nèi)容有土地規(guī)劃、道路網(wǎng)、排蓄水系統(tǒng)及防護林的設置等。總的要求是,按照所選地塊的地形、地勢、土壤、水源及林地的分布情況,對茶、林、溝渠、道路等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布局,做到有利于水土保持,成園后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便于茶園管理,適應機械化生產(chǎn)的需求。
3.2.1土地規(guī)劃
為便于操作、管理,園地劃分為若干個片、塊,若園地面積較大或地形、地貌較為復雜時,根據(jù)具體情況,合理劃分為若干個作業(yè)區(qū),作業(yè)區(qū)進一步劃分為片、塊。
3.2.2道路網(wǎng)設置
園地設置用于運輸和茶園管理的干道、支道和步道,相互連接成道路網(wǎng)。干道是連接各作業(yè)區(qū)、茶廠和園外公路的主道,路面寬4-5米。支道是劃區(qū)片的分界線,用于交通運輸,路面寬2.5-3米。步道是茶園地塊和梯層間的道路。路面寬1-1.5米。梯式茶園每隔若干梯層設一橫步道,每隔一定距離設一直步道。
3.2.3排灌系統(tǒng)設置
3.2.3.1隔離溝。茶園與森林或荒地交界處、茶園的邊緣,設深0.50米、寬0.60米,溝壁為60°傾斜的隔離溝。
3.2.3.2排灌蓄水溝。平地茶園在步道二側開溝,坡地茶園在直步道二側和橫步道內(nèi)側開溝,溝寬0.20-0.30米、深0.20米。橫溝每隔3-5米挖一小水潭,以積蓄雨水。
3.2.3.3蓄水池。每1.5-2公頃茶園建一容積為5立方米-8立方米的蓄水池。一般設在縱溝及橫溝的出口處?;蛟O在排水不良的積水處。
3.2.4防護林設置
根據(jù)風向及地勢在茶園周圍、主要道路及溝渠兩旁或山坡頂上種植防護林。
3.3園地開墾
3.3.1坡度15°以下平緩坡地,直接開墾,緩坡地由下而上按橫坡等高進行。
生荒地分初墾和復墾兩次進行,初墾深度0.50米,并清除柴根、雜物。復墾深度0.25-0.30米。熟地經(jīng)深翻平整即可。緩坡地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修筑寬幅梯田。
3.3.2坡度15°以上坡地,修筑等高等寬梯地,然后開墾。
3.3.3坡地修筑成梯式茶園的,梯面寬按下式確定:梯面寬(米)=種植行數(shù)×行距(米)+0.6(米)
3.4茶樹種植
3.4.1品種選擇選用適應紹興市茶區(qū)氣候條件的國家級、省級無性系良種和其它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經(jīng)濟性狀好的品種。
3.4.2選用的茶苗應符合gb-11767-89規(guī)定的要求。茶苗規(guī)格基本一致。
3.4.3茶苗移栽時期:早春期2月,或晚秋11月。
3.4.4定植密度:
3.4.4.1單條植:行距1.50米,叢距0.3米,每叢種植2-3株。每公頃用茶苗4.5-6.0萬株
3.4.4.2雙條植:大行距1.50米,小行距0.4米、叢距0.30米,每叢種植茶苗2株,每公頃用茶苗7.0-7.5萬株
3.4.5基肥
園地經(jīng)開墾整理形成茶行后,依種植密度沿茶行開種植溝,寬0.30米,深0.50米。在種植溝內(nèi)施入底肥。單條植茶園每公頃施欄肥25-40噸,復合肥1.0噸左右。雙條植茶園每公頃施欄肥50-60噸,復合肥1.0-1.5噸。施肥后覆土,并將其平整,蓋土離地面約0.15-0.20米。間隔一段時間后種植。
3.4.6茶苗定植
種植茶苗前,先將種植溝內(nèi)土壤澆濕,然后將茶苗置于種植溝中。栽種時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填土;分層將土填實。當填土至不露須根時,用手輕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展,再適當加細土壓實,隨即澆足“定根水”,最后再覆一層松土至茶苗根頸處。種植結束后,在茶行間鋪上稻草、麥草等覆蓋物,并在茶苗旁插上芒萁等遮蔭。
3.5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指定植后一至二年內(nèi)這段時間的管理。
3.5.1抗旱保苗:在夏秋季節(jié),視旱情的不同采用行間鋪草、淺耕保水、灌溉等辦法進行抗旱。
3.5.2清除雜草:采用人工或對茶苗安全的除草劑除去雜草。
3.5.3間苗補苗,栽后進行定期檢查,若發(fā)現(xiàn)缺叢缺株,及時補齊。
3.5.4肥水管理,種植后約1個月,當新根發(fā)生時,應施一次稀薄水肥,以后每隔一些時間施一次水肥,并逐漸增加施肥量。
4、茶園管理
4.1茶樹修剪
4.1.1定型修剪
4.1.1.1定型修剪的對象是幼齡期茶樹和經(jīng)臺刈后重新抽枝的茶樹。
4.1.1.2定型修剪分三次完成。幼齡茶園,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時進行,用整枝剪剪去離地0.12-0.15米以上部分,第二次在第一次修剪一年后進行,在離地0.25-0.30米處用籬剪剪去,或在上次剪口上提高0.10-0.15米處修剪;第三次在第二次修剪后的一年后進行,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礎上提高0.10米,用籬剪或修剪機修剪。臺刈茶園,當枝條生長到0.35米以上時,在當年秋季11月份或翌年早春2月進行第一次修剪;修剪前先疏去過多的枝條,每叢茶樹只留30個枝條,修剪時高度為離地面0.25-0.30米,之后每年在前次剪口處提高0.10米修剪。定型修剪均要求剪口光滑。
4.1.2輕修剪
輕修剪的對象是成齡茶園。
4.1.2.1輕修剪每年或隔年進行一次,時間可在春茶前(2月底至3月初)或春茶后(5月中、下旬)。冬季不會受凍害的茶區(qū),亦可在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時修剪。
4.1.2.2修剪方法:用籬剪或修剪機剪去樹冠面上部0.03-0.05米的枝葉。
4.1.3深修剪
當茶樹經(jīng)連年采摘,樹冠增高,樹冠面上形成“雞爪枝”,茶樹育芽能力減弱,萌發(fā)的茶葉瘦小,對夾葉增多,這時應進行深修剪改造樹冠。
4.1.3.1深修剪以剪去“雞爪枝”為適度,一般修剪深度為0.10-0.15米,機采茶園剪去0.15-0.20米。
4.1.3.2深修剪可在春茶前或春茶后進行。
4.1.4重修剪
重修剪的對象主要是未老先衰的茶樹及樹冠雖然衰老但骨干枝仍然粗壯的茶樹。
4.1.4.1視茶樹長勢情況將茶樹地上部分剪去1/3-1/2。重新培養(yǎng)樹冠。
4.1.4.2修剪在春茶前或春茶后進行。
4.1.5臺刈
當茶樹樹勢十分衰老,粗老枝干及枯枝多、生長勢弱時,采用臺刈方法進行樹冠改造。
4.1.5.1臺刈時,將茶樹地上部分枝條在離地0.05-0.10米處全部刈去,重新培養(yǎng)樹冠。臺刈切口要平滑、傾斜。
4.1.5.2臺刈宜在春茶前或春茶后進行。
4.1.5.3臺刈后,視實際情況,要做好深耕改土、增施肥料,加強病蟲防治等工作,同時在培養(yǎng)樹冠時,要以養(yǎng)為主,以采為輔,逐步過渡到正常投產(chǎn)。
4.2土壤改良與管理
4.2.1深耕改土
4.2.1.1每年或隔年一次,在秋茶結束后茶樹根系活動旺盛時進行。
4.2.1.2用機械或人工在茶行兩側深耕,深度0.20-0.30米。平緩坡地茶園和闊幅梯式茶園,行中間可略深,樹冠下應略淺,梯地單行種植的茶園在上側深耕。
4.2.2淺耕
4.2.2.1淺耕在生產(chǎn)季節(jié)進行,深度在0.05-0.10米。
4.2.2.2一般在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各進行一次淺耕。
4.2.2.3除上述三次基本的淺耕外,還可根據(jù)所在茶園的土壤板結情況、土壤保水蓄水能力、雜草生長情況適時進行淺耕。
4.2.3除草。雜草較多時要及時鋤鏟除草,或用除草劑除草。在茶苗期除草,除草劑不能噴灑在茶苗上;幼齡茶樹根周圍雜草用手工拔除。
4.2.4鋪草在高溫干旱或寒冷季節(jié)到來前的夏初和秋末,于茶行間鋪草。草層厚0.10-0.15米。
4.3茶園施肥
4.3.1肥料有機肥一般有塘泥、豆餅、菜餅、禽畜欄肥及漚制的土雜肥等,作基肥用,無機肥主要用于追肥。
4.3.2施肥原則重有機肥,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重基肥,基肥與追肥相結合;重春肥,春肥與夏、秋肥相結合;重氮肥,氮肥與磷、鉀肥相結合;重根肥、根肥與葉面肥相結合。
4.3.3需肥診斷
維持茶樹正常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共有10余種之多,但其中消耗量大而土壤常供應不足的是氮、磷、鉀,若茶樹得到的這幾種營養(yǎng)元素不足,則表現(xiàn)為缺素癥狀。
茶樹缺氮癥狀:生長緩慢,葉張變薄,葉子變小,葉色發(fā)黃,駐芽出現(xiàn)早,對夾葉大量增加,葉片提早脫落。
茶樹缺磷癥狀:生長遲緩,葉片出現(xiàn)暗紅色或紫紅色,根系發(fā)育不良,吸收根變?yōu)楹稚?,顯得枯燥而脆弱;老葉顯暗綠色,漸漸失去光澤,最后變?yōu)榭蔹S并脫落。
茶樹缺鉀癥狀:生長緩慢、落葉增加,雞爪枝增多,老葉變脆易折斷。葉緣焦灼、葉片卷曲,大量誘發(fā)炭疽病和云紋葉枯病等。老葉脫落后嫩葉出現(xiàn)病癥。
這些缺素癥狀,與病害、藥害、肥害、濕害及旱害都有某些相似之處。診斷時除目診外,必要時還應和葉片、土壤的化學診斷配合進行。
4.3.4施肥時期
4.3.4.1春茶前催芽肥,依當時的氣候情況、茶樹品種的發(fā)芽遲早及采制的茶類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施入。
4.3.4.2夏茶前追肥,春茶結束后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3.4.3秋茶追肥,夏茶結束后,6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間分期施
4.3.4.4秋冬季施基肥,結合深耕在10-11月施入。
4.3.5施肥量及各期分配
4.3.5.1幼齡茶園,施肥應氮、磷、鉀并重,年用量如下:
1-2年生,每公頃施純氮35-75公斤,氮、磷、鉀三要素用量比例為1:1:1。
3-4年生,每公頃施純氮75-100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為2:1.5:1.5
5-6年生,每公頃施純氮100-150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為2:1:1.
4.3.5.2生產(chǎn)茶園,以氮為主,輔以磷鉀,施肥量參照產(chǎn)量確定。干茶產(chǎn)量在3000公斤/公頃以下茶園,每生產(chǎn)100公斤干茶施用純氮10-12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為2:1:1。3000公斤/公頃以上茶園每生產(chǎn)100公斤干茶施純氮15公斤,三要素用量比例為4:1:1~1.5,生產(chǎn)紅茶時要增加磷、鉀肥用量。
4.3.5.3氮肥分基肥及各季追肥多次施用;磷鉀肥一次性的作基肥施入,必要時亦可作追肥應用。
4.3.5.4氮肥施用量分配基肥和追肥之比為30-40:60-70,茶葉單產(chǎn)高的茶園,追肥比重高于單產(chǎn)低的茶園。追肥分配,春、夏、秋三季為40:30:30。
4.3.6施肥方法
4.3.6.1根際施肥,在樹冠下茶行兩側開條溝,施基肥時開溝深0.20-0.30米,施追肥開溝深0.10米,施入肥料后覆土。
4.3.6.2根外追肥,作為根際施肥的輔助措施。當茶樹新梢生長至一芽一、二葉開展時,選陰天,多云天氣或傍晚進行。將樹冠葉片正背面均勻噴濕。常用肥料濃度,尿素0.3-0.5%,過磷酸鈣0.5-1.0%,硫酸鉀0.5-1.0%。
4.4.茶園水分管理
4.4.1在茶樹生長期,要求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70-80%,空氣相對濕度80-90%
4.4.2應經(jīng)常維修和保養(yǎng)茶園排灌蓄水系統(tǒng)。
4.4.3旱害預防
4.4.3.1易干旱地塊在坡地茶園上方和園內(nèi)加設橫水溝。
4.4.3.2幼齡茶園,采取淺耕、培土護蔸、追施肥料、種植綠肥、清除雜草等措施,減少水分蒸發(fā),保蓄水分。
4.4.3.3成齡茶園采取深翻改土、鋪草、淺耕等措施,提高蓄水能力,減少水分散發(fā)。
4.4.3.4當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間持水量的70%時進行灌溉。一般而言,高溫季節(jié),連續(xù)7-10天不下雨或中午嫩葉出現(xiàn)輕度萎凋時進行灌溉。
4.4.4濕害預防低洼積水地塊,開設排水溝,使地面徑流不能在低洼處滯留。
4.5凍害防治
4.5.1凍害預防
4.5.1.1新建茶園宜選擇良好的地形,采用抗寒良種,營造防護林帶,深墾施肥。
4.5.1.2越冬期凍害預防,可根據(jù)情況,或增施有機肥、磷鉀肥;或加培客土,增厚活土層;或將留葉時期定在春末夏初,以成葉越冬;或在寒冷季節(jié)來臨前,進行行間鋪草,或在秋季套種綠肥。亦可多種措施并用。
4.5.1.3晚霜凍預防可在晚霜來臨前,用稻草、雜草等覆蓋茶樹蓬面;或在氣溫降至2℃左右時熏煙驅霜。
4.5.2受凍后的護理
4.5.2.1按照受凍害的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包括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及臺刈。
4.5.2.2及早進行淺耕施肥越冬期發(fā)生凍害的,要重施春茶催芽肥;萌芽期發(fā)生凍害的,及時進行根外追肥。
4.5.2.3受凍后進行輕修剪的茶樹,春茶應留大葉采摘,以培養(yǎng)樹冠。
4.6病蟲防治
4.6.1防治原則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4.6.2防治方法
4.6.2.1嚴格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的植物檢疫制度,防止檢疫性病、蟲的傳入和蔓延。
4.6.2.2農(nóng)業(yè)防治,采用抗病蟲品種;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注意排水;分批多次及時采摘;進行修剪改造;中耕除草,翻耕培土。
4.6.2.3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應用微生物防治茶樹害蟲。
4.6.2.4物理及機械防治,對茶樹害蟲進行捕殺,摘除,燈光誘殺,食餌誘集或誘殺,異性誘集等。
4.6.2.5化學防治,用化學農(nóng)藥對病、蟲進行防治。
4.6.3化學防治要求
4.6.3.1開展預測預報,查蟲口密度定防治地塊,查害蟲發(fā)育進度定防治適期。
4.6.3.2選用對口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天敵殺傷力低的藥劑,不得應用茶園禁用農(nóng)藥。
4.6.3.3在多種蟲害發(fā)生時,實行主要害蟲和次要害蟲兼治。
4.6.3.4嚴格執(zhí)行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間隔期內(nèi)不得采摘茶葉。
4.6.3.5秋茶結束后用石硫合劑封園。
4.6.4主要病蟲防治方法見下表
病蟲名稱防治方法
假眼小綠葉蟬一、清除茶園雜草;二、及時分批采茶;三、在越冬成蟲產(chǎn)卵前期及蟲口發(fā)生高峰期之前,選用40%樂果1500-2000倍液,25%撲虱靈1000倍液,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噴殺。噴藥時應同時噴葉面、葉背及雜草。
茶葉螨類(主要有茶橙癭螨、茶葉癭螨、茶短須螨等)一、及時分批多次采茶。二、秋季將枯枝落葉清理出茶園,秋末進行修剪的亦應將剪下枝條清理出去。三、加強水分管理,改變茶園小氣候條件。四、在發(fā)生高峰之前選用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25%喹硫磷800-1000倍液、20%雙甲脒1000-1500倍液,25%撲虱靈1000-1500倍液和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噴殺。
黑刺粉虱一、做好茶園管理工作,通過修剪疏枝、松土、中耕除草,改善茶園通風透光條件。二、在各代幼蟲孵化盛末期和成蟲盛發(fā)期,選用40%樂果,50%馬拉硫磷,50%辛硫磷1000倍液,25%撲虱靈1000倍液,10%天王星6000-8000倍液進行噴治。
蚧類(主要有長白蚧,角蠟蚧,紅蠟蚧,茶梨蚧等)一、加強肥培管理,增施磷、鉀肥,增強樹勢。二、被害嚴重、樹勢衰弱的茶園進行臺刈更新,同時加強肥培及化學防治。三、在幼蟲孵化盛末期進行防治,可選用25%亞胺硫磷、50%馬拉硫磷800倍液,25%撲虱靈1000倍液噴治。秋茶結束后可噴用10-15倍松酯合劑、25倍蒽油或機油乳劑。
茶蚜一、分批多次采茶。二、人工摘除蟲梢。三、用瓢蟲、食蚜蠅等天敵滅蚜。四、選用40%樂果、50%馬拉硫磷10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噴治,發(fā)生不普遍時可采取挑治。
茶毛蟲一、人工捕殺,摘除卵塊或結合田間操作隨時摘除蟲群。二、在化蛹末期中耕培土、消滅蟲蛹。三、用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進行生物防治。四、在幼齡幼蟲期用90%敵百蟲、50%馬拉硫磷、50%辛硫磷15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噴殺。
蓑蛾類一、人工摘除蟲囊。二、在幼齡幼蟲期,選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10%天王星15000-20000倍液噴治,噴藥時應將護囊噴濕。
茶芽枯病一、選用抗病良種。二、春茶期間實行早采、勤采。三、春茶發(fā)病初期,選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多菌靈600-800倍液噴治。發(fā)生嚴重的茶園,可在秋茶結束后再噴藥一次。
茶白星病
茶圓赤星病一、及時分批采茶。二、增施有機肥及鉀肥,增強樹體抗病力。三、在春季發(fā)病前期,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福美雙、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治。
茶煤病一、適時修剪,加強肥培,增強樹勢。二、準確有效地防治黑刺粉虱和蚜蟲等蟲害。三、在封園后或早春用1%石灰波爾多液噴治。
茶苗根結線蟲病一、選擇無茶苗根結線蟲的地塊建立苗圃。二、銷毀病株,防止病苗擴散。三、茶苗種植前,深翻土壤,將線蟲翻至表土層曝曬。四、用二溴氯丙烷進行土壤消毒。五、增施肥料,提高茶苗抗病力。
4.7茶葉采摘
4.7.1采摘應根據(jù)所制茶類對鮮葉嫩度的要求按標準進行。
4.7.2采摘同批鮮葉要求勻度好,凈度高。
4.7.3手工采茶
4.7.3.1采用提手采,掐采的采摘手法,不應使用捋,抓等手法采茶。
4.7.3.2采制名優(yōu)綠茶的茶園,當茶樹蓬面每平方米有10-15個茶芽符合采摘標準時為開采適期。采制大宗紅、綠茶的茶園,當新梢中有10%-15%符合采摘標準為開采適期。
4.7.3.3應分批多次采茶,不應采齊大茶。
4.7.3.4幼齡茶園和成年茶園均應選擇適當時期適量留葉,幼齡茶樹宜以養(yǎng)為主,采養(yǎng)結合。成年茶園則以采為主,采養(yǎng)結合。
4.7.4機械采茶
4.7.4.1采摘大宗紅、綠茶,當符合采摘標準新梢達60-80%時為機采適期。
4.7.4.2機采批次,一般春茶采摘1-2次,夏茶1次,秋茶2-3次。
4.7..4.3長期機采后,當葉層厚度小于0.1米時,應在秋季留輪新梢不采或留大葉采。
4.7.4.4機采茶園,每年春季應采用機械進行輕修剪,每次機采后7天左右進行一次撣剪,剪去樹冠面突出的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