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只要提到這個字,回避不了的就是茶文化。沒有茶就沒有茶文化,但沒有茶文化,茶的存在似乎像沒有思想的人而行尸走肉。
然而,茶文化是個什么東西,茶藝館能夠創(chuàng)造的是什么茶文化?
從廣義上來講,茶文化是人類以茶的名義,或者通過茶的形式,所進行一切關于宗教、生活、藝術的行為;
從狹義上來講,茶文化就是茶的藝術表現形式。
茶文化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以茶的名義進行的各種如藝術、文學、音樂等活動;二是各地愛茶、嗜茶、以茶待客的消費文化。了解這些有什么好處呢?只有知道了這些,才會理解喝茶人的心理情節(jié),才會更容易跟人交流,獲得客戶的信賴。
茶文化的內核基本上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功能實用性,“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從發(fā)現那一刻起,是因為它具有神奇的實用功效而獲得了鐘愛;所以,不管后世如何來溢美茶,但它的根本是不能忽略的。這個根本對于茶藝體驗館經營者來說尤其重要。只有充分了解了茶的實用性,才能更加解決喝茶人的需求,才能更明白喝茶人心理訴求。仔細想想“寒夜客來茶當酒”或“以茶會友”的是這種功能性的升華。
茶文化的第二個內核是榮譽象征性。茶于普羅大眾來說并不是一個難得之物,并沒有什么奇特可言。然而這只是茶的一個層面,茶的更重要的一個層面則是它的代表這一種文化的清高,一種榮譽,一種品位。這就是為什么上至帝皇貴胄,下至學士清流都有做茶、品茶和論茶的癖好。這種榮譽或者是卓而不群,又或者是自得其樂。
茶文化的第三個內核是包容性。一片青茶,升沉于清水,不論沉浮。它能包容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也能融化“禪茶一味”;它可以位列于生活之末,以粗茶淡飯出現,也可以為藝術之精靈,接受“從來佳茗似佳人”的贊嘆。它包容的是歲月的污垢,洗滌出清新,它包容的是世俗的名利,沖泡出清香;它包容的是自然與社會的存在,傳遞出平和、平淡。
理解了茶文化的實質,就等于理解了對茶需求的消費群體的心理期待,一個茶藝體驗館的文化內涵就在于它對茶文化理解的深刻程度與否。
茶作為消費品,并不是我們的日常所必需,所以,開個茶藝館,并不是每個經過茶藝館或知道茶藝館的人都會成為你的體驗客戶。喝茶的人有的把喝茶當成品位,當成文化、身份的象征,有的是因為嗜好,就像抽煙的人對煙一樣,茶是嗜好品;同時,茶既是一個飲品,又是一種禮品,它的多種附加價值的發(fā)現,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在逢年過節(jié)時,把茶葉當作禮品贈人。
對茶不同消費需求的人,對茶的理解和看法都是不同的。茶藝館,必須最大限度的把這幾個不同部分的消費者都吸引過來。然而,怎么吸引呢?
這就需要茶藝館的文化有著豐富的茶文化內容,這里既是實惠的購茶之地,又是品茶交友的地方;既是茶人的驚喜之地,也是茶人的歸宿之地。并且這里時而會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身影如字畫、如音樂、如影視,如業(yè)界名人等。
至此,問題來了,一個茶藝館,資本有限、資源有限,哪里去弄這么多東西呢?茶藝館經營,其難度顯然易見,在市場的大潮中顛簸,哪里能把握好這些方向呢?
于是,就要設法讓茶藝館與茶業(yè)同行避免同質化,樹立個性化經營,從茶品種類到文化資源,從市場信息到知識溝通,從茶葉原料到茶葉附加值等著手,尋找能使之能彰顯個性化的模式。
在談茶藝館個性化經營的時候,首先得分析一下茶和茶文化以及飲茶人的特征。茶是一個地域性很強的產品,其品質受地理、氣候、采制、儲存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傳統制作工藝下,茶的品質和品味有很大不確定性,也造成了“十里不同茶”的事實。而茶文化呢?從世俗來講,諸多茶禮、茶祭、茶藝等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地方的人們繼承了他們祖先關于茶的風俗,關于茶的品飲習慣,潮州的工夫茶,云南少數民族的祭茶等,與茶有關,但又與其他對茶理解的人無關;而從文學藝術層面來講,茶文化則更是根據各類文化人對茶的理解不同產生了不同對茶的認知。“禪茶一味”,這是佛教文化與茶的結合,而詩人的“從來佳茗似佳人”呢,則包含著文學的想象和描繪。至于喝茶人,則更多種類,或者從茶品類的愛好相聚一起,因茶而結緣,也因茶形成了不同的圈子,彼此或許有交流,但更多時候是排斥。
所以,正是因為從茶產品到茶文化再到茶的消費群體受著這樣或那樣的限制,千百年來,中國茶一直是以地域茶來展現,地域的特征決定了茶的特征也遮蓋了茶的品牌光輝。也正是如此,就出現了中國有名茶而無名牌茶的尷尬。做茶的人看天做茶,受制于天;賣茶的人以地方來選購茶,受制于地域條件;喝茶的人以關系來衡量茶的好壞,受制于人。這個體系是分割的,是零散的,是不成體系的。
茶藝館,也是一個茶葉營銷的點,雖然很小,但它就是這種做茶、賣茶、喝茶環(huán)境下的,受到這種環(huán)境的影響。什么影響?什么都不確定的影響。茶藝館如果要想比較長遠的經營,要想掙脫這種不好的環(huán)境的影響,就需要從市場的角度來切入,將已有的資源進行整合。通過茶藝館來影響茶環(huán)境,而不是讓環(huán)境來影響茶藝館。
茶藝館要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先練好茶藝的技能的內功。
茶藝館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所謂茶藝體驗館的內功,也就是茶藝體驗館的吸引力。
茶藝館要具備什么樣的魅力才能吸引顧客呢?
首先,茶藝館的外觀,表面功夫非常重要。茶藝館的外觀首先能讓消費者產生信心,只有消費者對這個店館的外觀有了信心,才會有機會走進茶藝體驗館來。
第二就是,茶藝館的裝飾風格。走進來之后,要讓顧客能坐下來。這個坐下來,是顧客感到這里舒適,感到親切,能契合心理的某種期待。
第三,如果說,這些是茶藝館的表面功夫或者硬實力,那么接下來的就是要看茶藝館的軟實力了。軟實力是通過思想,通過文化,來影響走進茶藝館的顧客。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茶藝師的素質。面對走進來的顧客,茶藝師的第一句話該怎樣說?茶藝師怎樣引導顧客融入茶藝館的氛圍?一個好茶藝師,一定要有讓顧客產生詢問的興趣。
第四,就是茶藝館的茶品。顧客要選購茶品,選購合適自己的茶品,所以,先要了解顧客的喜好。作為茶藝館來講,實力有限,市場有限,信息有限,肯定店館里的茶品給顧客的選擇機會不多,后續(xù)跟蹤的服務不夠。所以,茶藝館要在這有限的資源下,會聚盡可能多的信息和服務,唯一能做的就是開拓一個寬闊的網絡,把茶藝館這個點,與一個網絡共享。
第五,解決顧客的難題。顧客的難題可能有很多,但在正常的情況下,就是對茶品質量和價格以及產品種類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茶藝體驗館抗風險能力弱,資源有限,肯定難以解決,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健全的服務系統。
第六,茶藝館文化的輸出。文化給茶葉是品位的提升和附加價值的增加。
文化從哪里來?文化品位怎么提高?文化內涵怎樣增強?靠單個店館肯定很難做好。
一個茶藝館很小,市場范圍也很小,但是,如果有多個茶業(yè)同行聯系到一起,就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形成了一個體系。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疊加,才會走出自生自滅的陰影,才會有不斷進步的前景。
茶藝館的經營好壞,主要有幾個方面因素來決定。一是茶藝館的茶藝技能水平;二是經營人員的個人魅力和網絡;三是茶葉產品種類的多寡;四是在價格、服務等方面與周圍競爭對手的優(yōu)劣。茶藝館如果想要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必須在四個方面做得穩(wěn)健。
先講選址的問題。茶葉店怎樣來選址呢?很簡單,方便消費者。在開茶藝館之前,經營者肯定有一個目標客戶群。所以,要判斷這些目標客戶群的生活和工作特點,然后根據他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習慣來選定茶藝館的地址,以便他們能方便購買茶葉、體驗茶藝。
第二,環(huán)境是茶藝館經營好壞的關鍵之一。經營人員的魅力和網絡,“功夫在茶外”,經營者的周邊應能聚集一定的愛喝茶的人,有商機的存在,開茶藝館的目的就是抓住這個商機以便獲得利潤。所以,經營者有這樣的網絡存在,首先就必須在這個圈子里宣傳開來,然后通過圈子里所有的人去傳播,擴大這個圈子。在這個問題上,經營者平時的做人風格就很重要了。
茶藝館是茶的文化符號,這個符號無論是從裝修到室內設計,還是從茶品擺放到品類搭配,無論是人的衣著談吐到專業(yè)素質,還是茶藝館氛圍到心靈感受等,所有的基礎都是累計了千年的茶歷史中來。這是一種沉淀了的審美文化,審美品位,審美情趣。茶藝館的文化就是要從這些當中吸取營養(yǎng),提煉符合自身能力的文化因子裝扮自己。
第三個問題是茶藝館的服務輸出功能強弱的問題。在有限的投入下,茶藝館要滿足周邊所有喝茶人需求,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在信息和資源共享的前提下,這個目標又可以實現。茶藝館設置的茶品總是有限的,而顧客想要的恰恰在設置的品種之外,顧客就有可能會流失掉。如果茶藝館不是以單個店館的形式存在,而是融入在一個體系中,就可以把這個信息及時反饋給體系或網絡的終端,由端口來解決。這樣,茶藝館為顧客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大大提升,對周圍市場的影響力也隨之增強。
第四個問題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價格和服務。怎樣才能拿到比較優(yōu)惠的價格呢?與周邊的茶葉店比起來,以什么樣優(yōu)勢價格去競爭呢?這是個硬性指標,還有就是服務,這個服務包括茶藝館內涵的的深淺,茶藝館功能的多寡。很顯然,如果是單個茶藝館去經營,要想同競爭對手拉開差距是有點不可能的。這時,就得有一個大的平臺來與大家共享資源,才能使力量更強。
這個平臺是一個交流性的平臺,一個服務性的平臺,一個功能性的平臺。這個平臺首先要掌握足夠的資源。這個資源包括產品貨源,物流網絡,茶藝知識體系等。
貨源第一就是有足夠讓茶藝館選擇機會的產品。不管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不管是高檔還是低檔,不管是奇貨還是大路貨,不管是綠茶、青茶還是黑茶,不管是茶具還是茶文化產品。只有掌握了豐富了供貨資源,才有足夠讓茶藝館選擇的機會,才能根據顧客的消費特點,調整出最佳的配貨方案。在這個選擇的過程當中,茶藝館第一次理性選擇茶葉品牌產品。然后呢?在以后茶藝館的經營過程當中,再根據顧客對茶葉品類、茶葉品牌的喜好,來選擇進貨。這是茶藝館第二次理性選擇茶葉品牌。在經過這兩次的選擇之后,茶葉品牌在市場表現就會得到可靠的數據,茶葉品牌的影響力大小,就有了科學的比較。
當然,這個平臺要保證給茶藝館供貨一定是廠家的真正產品,這首先就是杜絕假冒問題,然后通過與茶藝館的協議,確定供貨資源,杜絕偽劣問題。然而要達到這些目標,這個平臺給茶藝館就是要提供廠家的優(yōu)勢產品,這個優(yōu)勢是品質優(yōu)勢和價格優(yōu)勢的合成。
第二是物流網絡。茶藝館為減少經營風險,除了科學的配貨外,還要科學囤貨。而在茶葉流動比較大的情況下,茶藝體驗館不可能囤積太多產品,所以平臺要能保證及時給茶藝館供貨。所以一個穩(wěn)定的物流體系是這個平臺打造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第三就是茶藝知識體系。前面一直在講茶文化的功能輸出。這是茶藝館的重要方面,也是這個平臺的重要方面。這個知識體系包括從茶藝專業(yè)知識到茶文化知識和茶業(yè)營銷知識一整套的文化體系。茶藝館要有個性,但同時,它有一個在這個平臺體系下的共性。這個共性就是這個平臺的文化個性。茶藝館要從這個平臺這里經常性的補充各種知識血液,并把這些傳播在茶藝館所能影響的周邊。
第四是平臺與茶藝館的有效互動。首先茶藝館要與平臺建立相互信賴,這是長久經營的基礎。然后就是茶藝館通過自己這個點,把所有的市場信息有效的反饋到這個平臺,通過平臺綜合判斷,給茶藝館得到幫助。這個過程要及時,要準確。
平臺的資源整合是要根據茶藝館的需求而定,要豐富而不泛濫,要有足夠的選擇機會,又要保證最佳選擇。
所謂豐富,就是說茶藝館的功能能夠從這里得到完善的補充,得到機會提升,持續(xù)保持競爭優(yōu)勢。前面已經講過,茶藝館要保持足夠優(yōu)勢,就是能夠給茶客提供足夠多的選擇機會。但這個機會不是無限制的,而是精準的,這是第一;第二是要有特色優(yōu)勢,市場是由大家一起來做,一個茶藝館無論是從實力還是從能力上來講都無法壟斷一個片區(qū)的市場,所以特色經營就尤為重要了。
在以大流通批發(fā)為主的市場狀態(tài)下,茶葉終端價格的體現,反應的不是一個真實的茶葉市場行情,這里面有過多的批發(fā)層次因素,使得消費者無法獲得價格與價值相符的茶葉產品。集中原產地廠家的資源,并通過科學合理的選擇經銷、代理,以及直接配貨,不僅能夠使茶藝體驗館獲得贏利面,而且給予了消費者的更大實惠。
現在,在網絡發(fā)達的情況下,這個平臺在現實與網絡中是可以同時進行的。茶藝館應與網絡齊頭并進,相互配合,共同進取。
開一個茶藝館,買賣的是茶葉,傳遞的就是文化。一個沒有文化的茶葉經營店,很難說它的經營基礎穩(wěn)固,很難說它的經營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