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僅次于咖啡的大眾飲品。如果你喝茶,一定會注意到杯子、茶壺壁上留下的深褐色茶垢。有人將之稱為“茶山”,就像古董上的包漿。但有傳言茶垢里面有很多重金屬,還有亞硝酸鹽,如果不清洗掉可能會危害健康,甚至有“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的說法。這是真的嗎?茶垢到底是什么?會不會有害健康呢?
1、茶垢中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
曾經(jīng)有觀點認為,茶垢是碳酸鈣或碳酸鎂沉淀吸附了茶黃素、茶紅素等色素。另有觀點認為,茶湯表面形成的漂浮物是茶葉表面的蠟質(zhì)。
實驗表明,茶垢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少量金屬離子參與了茶垢的形成。綠茶的多酚類物質(zhì)更多,因此更容易形成茶垢,而經(jīng)過深度發(fā)酵的紅茶、黑茶的茶垢比較少一些。當(dāng)然,不同類型的茶形成的茶垢成分基本相似。茶垢是茶多酚在空氣氧化作用下產(chǎn)生的聚合物,主要在水線附近形成并附著在容器的內(nèi)壁上。
研究顯示,隨著時間的延長,茶垢中聚合物的分子量逐漸增加,這意味著多酚的聚合反應(yīng)還在緩慢進行。因此,泡茶時間越長,茶垢越不容易去掉。
2、茶垢中不存在重金屬元素
元素分析表明,茶垢的絕大部分成分是碳、氧元素,來自多酚聚合物,也有少量鉀、鈣、鎂、鋁、鋅、硒等元素。金屬元素主要以不溶于水的碳酸鹽或氫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鈣元素是茶垢形成的主要促進因素,主要來自泡茶的水。鉛、砷、鎘、汞等重金屬污染物并不是茶垢的主要金屬元素,因此喝茶之人不必擔(dān)心。
3、減少茶垢形成的方法
盡管茶垢并不影響喝茶,也不會對健康產(chǎn)生危害,但有不少人覺得茶垢讓杯子顯得很臟,因此希望茶垢少一些。下面介紹幾種減少茶垢的方法,你不妨可以試試。
第一,喝完茶及時清洗是減少茶垢沉積最有效的方法,如果總是泡隔夜茶,茶垢難免形成“包漿”。
第二,在堿性條件下茶多酚的氧化速度加快,形成茶垢的量增加,因此泡茶的時候放一片檸檬,在調(diào)節(jié)口味的同時,也能減少茶垢的形成。
第三,鈣離子是形成茶垢的關(guān)鍵元素,因此水越“硬”茶垢越多,若用自來水泡茶,可以將水徹底燒開并多煮幾分鐘,其中的鈣、鎂會形成碳酸鹽水堿,而在水中的含量會相應(yīng)減少,水質(zhì)也會變軟一些;如果用純凈水泡茶形成的茶垢也會少很多。
第四,茶垢的生成量主要取決于茶湯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因此大口茶杯形成茶垢的量會更多一些,蓋上杯蓋也可以減少茶垢形成。
看完這些,想必很多人可以理直氣壯地不洗杯子了吧。如果你還是想去除茶垢,怎么折騰都行,但千萬別把你家紫砂壺上的“茶山”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