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和電阻有什么關系?歐姆定律其實是我們初中物理課本上的內容,講述的是,在同一個電路中,通過導體的電流和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和導體 的電阻成反比,這就是歐姆定律最為基礎的定義。
歐姆定律是由德國的物理學家在1826年提出的,隨著人們逐漸的掌握了使用電能,人們逐漸的發(fā)現(xiàn),歐姆定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后人為了紀念德國物理學家喬治 西蒙 歐姆,因而將電路中的電阻命名為歐姆,符號為ω。這就是歐姆定律的由來歷史。
歐姆定律的表達公式:i=u/r,這是我們初中物理課本上最為基礎的知識,其中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i:電流,單位是安培(a)。u:電壓,單位是伏特(v)。r :電阻,單位是歐姆(ω)。
歐姆定律的出現(xiàn),快速的推動著電力時代的發(fā)展,不過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物理學家發(fā)現(xiàn)歐姆定律只適合在常溫下,即溫度不能太低的情況下,而一旦溫度低導一定的程度的時候,由于導體的性能可能會進入到超導態(tài),這個時候導體的電阻就會消失,在不加電壓的情況下,也可以由電流,歐姆定律就不適用了。
歐姆定律的提出,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其簡單的公式幫助人們快速的解決電力學中的各種計算,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