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縣位于瀾滄江中下游的明山秀水之間,境內氣候十甲不同天,海拔相對高差較大形成了低熱、溫熱、溫涼、高寒的立體氣候。森林覆蓋率達46.7%,年平均氣溫15℃c,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境內大部分地區(qū)空氣相對濕度達80%以上,年日照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土壤腐殖質含量高,獨特的土壤、氣溫、雨量、濕度等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最適宜茶樹生長。據(jù)史料記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官紳令人在碧云寺內植茶,制作明朝貢品“碧云仙茶”開始了昌寧縣人工栽培茶樹的歷史。
昌寧縣境內茶樹品種資源十分豐富。野生型古茶樹、茶園主要有箐茶和包洪茶。箐茶于1981年發(fā)現(xiàn)在著街水爐阿干梁子原始森林內,方圓百畝面積內分散出現(xiàn),一般樹高700~800厘米,樹幅300厘米×500厘米,胸徑8~10厘米,葉形橢圓,葉色綠,葉質薄軟,葉面微隆起,芽有多層鱗包裹,葉面積71厘米。包洪茶屬大理茶種類,在大田壩鄉(xiāng)與漭水鎮(zhèn)相聯(lián)界的獅子塘梁子原始森林中,分布的野生古茶資源,其中最大的一株高1000厘米,樹幅600厘米700厘米,胸徑15厘米。栽培型古茶樹、茶園主要品種有大理茶、稀子茶和昌寧大茶(漭水原頭種),騰子茶分布在漭水大竹林大丫口、右甸新城瓦谷箐等地,發(fā)芽早,最大植株高860厘米,樹幅700厘米×800厘米,樹干基部直徑約100厘米,芽葉茸毛多,葉深綠,春節(jié)可采茶祭祖。昌寧大茶分布在漭水黃家寨、黃家大洼、作房管等地約10余畝。樹高800~1000厘米,樹幅500厘米×600厘米,晌徑55厘米,超大葉型,什深綠,強隆起,芽茸毛多。大理茶系中的右甸石佛山古茶樹群落,在《茶樹原產(chǎn)和》一書中已有記載距縣城5千米左右的右甸鎮(zhèn)新華村石供山,海拔2080米,平均氣溫15℃左右。牛長的古茶樹分別以1、2、3、4編號,最大的一株編與為1號,其樹冠大,分枝多,且分枝部位低,葉呈柳葉型,當?shù)厝朔Q為“葉青”。縱為2號的一株屬喬木里,樹干直立,葉早桶圓型,品種屬大葉種。編號為3號的和2號一樣,弓為4號的即為《茶樹原產(chǎn)地》一書中所記載的。
1號古茶樹,為大理茶亞系中葉種。樹高1484厘米,基部直徑135厘米,基部周長382厘米,一級分枝高度130厘米,分枝5杈,一級分枝最大直徑50厘米:二級分枝高度153厘米分枝10杈,最大直徑119米,樹幅為1180厘米×1066米。
2號古茶樹,樹高1186厘米,基部周長2415厘米,一級分枝高度106厘米,分枝5杈,取大直徑為38厘米;二級分枝高度84厘米,樹幅730厘米×730耳米。
3號古茶樹,樹高1176厘米,基部月長132厘米,一級分枝最大圍徑88厘米,一級分枝高度38厘米,樹幅700厘米×700厘米。
4號古茶樹,樹高820厘米,其部周長118厘米,分枝較密,新梢葉質柔軟,葉面有光澤。
5號古茶樹,樹高13.3米,幅6.30米,干徑80厘米,樹型喬木,樹姿直立,葉片長.0厘米×4.7厘米。主要形態(tài)特征:ⅱ長桶圓形,葉面平,做葉主脈微紅。花徑平均4.8米,花瓣9~11片,子房多毛,柱頭5裂,果呈扁球形,果徑3.0厘米,適宜制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