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堆焊修復工藝1.1 堆焊修復工藝原理
通常在軸承位磨損之后,在軸承位外圓用高碳鋼焊條進行堆焊,以達到可加工余量尺寸,再利用車床對軸承位進行粗車、精車,車削至要求公差尺寸。
1.2 堆焊修復工藝優(yōu)勢
堆焊修復軸承位的工藝特點簡單快捷,無技術難點,比較適用于快速緊急需求的修復件,在簡單的設備備件緊缺又需立即恢復設備運行的情況下,可在短時間內立即采取該修復工藝,進而迅速恢復設備運行。
1.3 堆焊修復工藝劣勢
軸承位堆焊常用的焊條為高碳鋼材料(例如j506型焊條),雖比普通焊條的塑性、韌性和抗裂性稍高,但對于某些使用條件惡劣及運行頻繁的設備,堆焊工藝的特點使軸面砂眼增多,修復件軸承位耐磨性低、易產(chǎn)生裂紋,磨損率增高;經(jīng)過長年實踐分析,通過堆焊修復的軸使用時長較新軸使用壽命縮短將近1/3,原因是經(jīng)過堆焊的軸承位,原磨損基面被焊條熱熔后,原軸基面直徑縮小,被焊條材料覆蓋,軸承與軸之間的接觸面均為焊條材料,當修復使用后,覆蓋的材料在短時間內磨損造成軸承失效損壞,若再次修復,軸承位表面已無原強度材料,而是焊條材料,所以輪軸堆焊修復后,再次修復的軸承位使用時長將縮短,為避免設備維護量的增加和損耗,通常整根軸被棄用,當軸本身的價值過高時,此種堆焊修復工藝并不能有效實現(xiàn)成本節(jié)約的目的。如下示意圖。
2 冷焊修復工藝
2.1 修復工具及說明
金屬設備修復機,專門針對砂眼、氣孔、裂紋、磨損、劃痕及內應損傷的修復,修復后光亮度、硬度可通過硬度測試。
2.2 冷焊修復工藝原理
采用鎳基耐磨合金做為修復材料,根據(jù)所需修復厚度尺寸裁剪合金材料,利用金屬修復機通過冷焊技術將合金材料焊接在磨損軸承位上,對工件進行無熱堆焊,以恢復原軸承位尺寸,最后在表面進行打磨。
2.3 冷焊修復工藝優(yōu)勢
結合牢固、致密,無脫落的可能。焊接為冶金結合,由于充分滲透到工件表面材料產(chǎn)生的結合力。采用常溫焊補,基體不發(fā)熱,焊補點附近金相組織不改變,無應力集中現(xiàn)象。即每個單元焊補過程所需熱能為設備的一次智能性的輸出,95%以上用于熔化做功,剩余微量瞬間導散,故整個焊補過程基體及焊補點附近始終處于常溫狀態(tài)。
不產(chǎn)生熱變形,不出現(xiàn)裂紋,無硬化、無硬點現(xiàn)象,不影響機械加工性能。由于整個缺陷的焊補過程中,制件始終處于常溫狀態(tài),故在傳統(tǒng)焊補工藝中出現(xiàn)的不足均得已避免,解決了鑄鐵不易焊補的難題,焊補后可進行車、銑、刨、磨等各種機械加工;修復后跡。對于熱處理后鑄件的修補(如機床導軌面、曲軸面等),焊補點附近不會出現(xiàn)退火軟件現(xiàn)象,對于熱處理前的鑄件,焊補后不影響其淬火、調質、滲碳等熱處理工藝。
修復后的軸承位由于其合金材料特性,使軸承位耐磨性增強,原軸面磨損率小,軸承位壽命增加的同時,軸的可修復利用率升高,有效增加備件成本利用價值。
2.4 冷焊修復工藝劣勢
該修復工藝耗時稍長,對于磨損較大的軸承位,合金材料層需逐層進行焊接修復;冷焊技術的特點使其焊點必須密集。對于可預見性和計劃性的修復件比較適用,工藝時長問題無法滿足緊急特殊情況的設備恢復。
3 修復工藝應用對比分析
通過理論和實踐分析,堆焊修復工藝比較適用備件成本低、再利用率小,可針對一般設備緊急恢復運行需求的情況使用;冷焊修復工藝比較適用于備件成本高、可再修復率高、持久耐用類型的備件,針對計劃性較強,在節(jié)約成本方面比較凸顯其作用。
4 結語
對于生產(chǎn)制造業(yè)而言,備件修復的目的總歸于有效控制設備成本,以擴大企業(yè)生產(chǎn)效益,備件的修復工藝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創(chuàng)新,提高設備備件的再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