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潤滑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
經典流體潤滑理論起源于1886年,從reynolds提出reynolds方程以來奠定了潤 滑理論的基礎,距今己有200多年的歷史了[36]。起初,在進行理論研宄時由于科技發(fā) 展的限制,許多條件都是為了更利于分析進行了合理的簡化和假設。隨著科技的發(fā)展, 分析己經在基本模擬現(xiàn)實的基礎之上進行。在潤滑理論發(fā)展過程中每一次進步,都與 科學技術息息相關。科技的進步使理論得到升華,理論的發(fā)展又推動科技躍進,彼此 之間相互促進。潤滑理論的發(fā)展過程大致上可分為3個時期。
第1時期:從1886年提出reynolds方程到二戰(zhàn)以前。在這個時期,計算機還是 稀有的物品,其技術尚無法的合理應用,人們當時研宄reynolds方程解的求法。研 究reynolds方程可以得到無限長軸承和短軸承解,在此過程中主要是依靠reynolds 的解析解和對簡單宏觀場的模擬等,用簡化假設得到的結果來說明軸承受力情況和其 變化規(guī)律。分析了氣體和液體動壓潤滑在性能上的不同,潤滑技術在軸承上的應用得 到了發(fā)展。但是,在這個時期人們只可以簡要地計算的reynolds方程解,得到的解 與軸承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別。
第2時期:二戰(zhàn)結束以后到1960年以前,潤滑理論發(fā)展迅速。人們可以計算出 有限長徑向軸承相關性能,這主要是人類在戰(zhàn)爭期間保密計算的發(fā)展造成的。在此階 段人們對油膜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且更加了解油膜邊界條件。起初,對于潤滑 軸承人們只對軸承壓力分布進行計算。由于數(shù)值計算技術的進步,現(xiàn)在可以對軸承靜 特性、動特性和穩(wěn)定性進行分析計算,使得軸承技術也得到質的變化。20世紀50年 代,各個地方開始使用流體靜*承。1950年以后,氣體潤滑成為新的發(fā)展趨勢。 在這個時期,學者們發(fā)現(xiàn)慣性、溫度、彈性變形、流體性能等與潤滑效果有著密切的 ,學者們開始主要研宄潤滑時的慣性、溫度等問題。
第3時期:20世紀60年代至今,工程模型建立更接近實際情況。動靜狀態(tài)聯(lián)合 的計算分析方法成為新的求解方式,對于低副接觸的滾動軸承,因為動靜結合法而使 軸承的外形設計趨于完美。人們把幾何參數(shù)模型、潤滑劑性能模型、表面粗糙度模型 添加到潤滑模型中,通過這種更接近工況的潤滑模型求得流體潤滑方程解。在高副接 觸方面,例如:凸輪、齒輪、滾動軸承等,學者們把reynolds方程和hertz彈性接觸 理論耦合豐富了潤滑理論;結合彈性變形、溫度和表面結構設計出熱彈流計算模型; 把熱變形、壓力、溫度、彈性變形、粗糙度等耦合,結合潤滑理論和熱彈流計算模型 推導得出比較接近工況要求的潤滑理論模型。對于機械故障診斷、重型機械失效、工 程潤滑等提供了更佳準確的理論。
本文采摘自“數(shù)控加工中心主軸軸承油氣潤滑機理研究”,因為編輯困難導致有些函數(shù)、表格、圖片、內容無法顯示,有需要者可以在網絡中查找相關文章!本文由伯特利數(shù)控整理發(fā)表文章均來自網絡僅供學習參考,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