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態(tài)特征各地普遍發(fā)生。蠐螬種類很多,成蟲通稱金龜子,幼蟲通稱蠐螬,主要有東北大黑鰓金龜、華北大黑鰓金龜、銅綠麗金龜。蠐螬體肥大,體型彎曲呈c型,多為白色,少數(shù)為黃白色。頭部褐色,上顎顯著,腹部腫脹。體壁較柔軟多皺,體表疏生細毛。頭大而圓,多為黃褐色,生有左右對稱的剛毛,剛毛數(shù)量的多少常為分種的特征。如華北大黑鰓金龜?shù)挠紫x為3對,黃褐麗金龜幼蟲為5對。蠐螬具胸足3對,一般后足較長。腹部10節(jié),第10節(jié)稱為臀節(jié),臀節(jié)上生有刺毛,其數(shù)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種的重要特征。
二、生活習(xí)性蠐螬有假死和趨光性,并對未腐熟的糞肥有趨性。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時進行取食等活動。蠐螬始終在地下活動,與土壤溫濕度關(guān)系密切。當10厘米土溫達5℃時開始上升土表,13—18℃時活動最盛,23℃以上則往深土中移動,至秋季土溫下降到其活動適宜范圍時,再移向土壤上層。因此蠐螬對果園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為害主要是春秋兩季最重。土壤潮濕活動加強,尤其是連續(xù)陰雨天氣,春、秋季在表土層活動,夏季時多在清晨和夜間到表土層。
三、發(fā)生規(guī)律在東北地區(qū)危害草坪的蠐螬主要是東北大黑(齒爪)鰓金龜。主要以草坪草的根為食。春、秋危害草坪2次。大多2年完成1個世代。越冬成蟲4、5月開始出土,5、6月上、中旬為盛期,7月上、中旬為產(chǎn)卵盛期,1齡幼蟲期平均為29.2天;2齡幼蟲期平均為29.6天,一般8月底至9月下旬進入3齡,然后越冬。越冬幼蟲翌年6月中、下旬危害最盛,7月中、下旬化蛹,蛹期平均21.5天,羽化的成蟲當年不出土,直到下一年的5月下旬才開始出土活動。
土壤溫濕度與幼蟲的垂直活動有密切關(guān)系:6月上旬l0cm土溫平均達17℃,旬平均氣溫達16℃時,東北大黑(齒爪)鰓金龜幼蟲開始上升危害。秋季始降期為10月上旬,當l0cm土層土溫在12℃以下時,則顯著下移。50cm是東北大黑(齒爪)鰓金龜幼蟲越冬臨界線。
成蟲出土與氣象條件有關(guān)系:東北大黑(齒爪)鰓金龜成蟲出土適宜溫度是日平均氣溫為12.4~18℃,10cm土層日平均地溫為13.8~22.5℃,大氣日平均氣溫低于12℃,10cm土層日平均溫度低于13℃時,成蟲基本不出土。
四、危害癥狀蠐螬是鞘翅目金龜科幼蟲的總稱。在草坪上以蠐螬為害為主。蠐螬棲息在土中,取食萌發(fā)的種子,造成缺苗還可咬斷幼苗的根、根莖部,造成地上部成片死亡。被為害的草坪草地上部分并無明顯的被害癥狀,但土下1~2cm深處的根系卻由于蠐螬的取食而大面積被損害。在草坪上出現(xiàn)萎蔫斑塊,不久草坪顏色變褐,呈不規(guī)則狀死亡。死亡的草皮如地毯一般,很容易被拔起。
五、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細菌bacillus屬的幾個種可感染蠐螬,這種病通常稱為“奶化病”,對某些蠐螬種類有特異的殺蟲活性,因此“奶化病”病蟲可以包裝處理后,用作商品來防治甲蟲幼蟲。也可用bacillus菌處理草種,種植后對蠐螬等幼蟲有效。在蠐螬卵期或幼蟲期,每畝用蠐螬專用型白僵菌殺蟲劑1.5-2公斤,與15-25公斤細土拌勻,在草坪根部土表開溝施藥并蓋土?;蛘唔槈艞l施,施藥后隨即淺鋤,能澆水更好。此法高效、無毒無污染,以活菌體施入土壤,效果可延續(xù)到下一年。
2、人工防治捕捉也可以用來減少或抑制金龜成蟲或幼蟲的種群。最佳的捕捉方法是除了食物誘捕之外,捕獲不同性別或信息素的成蟲作為誘餌。也可直接用性誘劑來誘捕。這些捕獲方法已經(jīng)市場化了,用來減少甲蟲的數(shù)量并最終減少其產(chǎn)卵和蠐螬的孵化。這些捕獲方法可在仲夏成蟲出現(xiàn)時施行。用黑光燈或汞燈誘殺成蟲。
3、化學(xué)防治蠐螬的化學(xué)防治策略包括:在草坪破壞出現(xiàn)之前,運用預(yù)防措施。
①種子處理25%對硫磷(1605)微囊緩釋劑,50%辛硫磷乳油,25%辛硫磷微囊緩釋劑,20%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
②土壤處理辛硫磷毒土,對硫磷毒土,乳油、微囊緩釋劑配制毒土,甲基異柳磷毒土,甲拌磷(3911)顆粒劑,當發(fā)現(xiàn)有蠐螬危害時可灌施辛硫磷毒土,或用辛硫磷毒水,在被害草附近灌根。
③毒餌誘殺每畝地用25%對硫磷或辛硫磷膠囊劑150~200克拌谷子、炒香的麥麩等餌料5千克,或50%對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餌料3~4千克,撒于草坪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