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在易武各個茶山上跑,最念念不忘的還是刮風寨和高山寨。至于后來出現(xiàn)更微小產區(qū)的如薄荷塘、銅箐河、天門山,因產量極小,追逐者眾,價格自然高得離譜。
今起,我就和大家聊聊,我走過的易武茶山和喝過的那些易武各寨子的茶。
高山,世居民族為彝族的一個支系——香堂人,在清朝時期從象明鄉(xiāng)遷徙至此,以種茶為生。
高山古樹是易武茶區(qū)保存最好,且不經(jīng)矮化的原株喬木。在“農業(yè)學大寨”時期,香堂人沒響應“砍樹種苞谷”的號召,他們說“肚子餓那還有力氣砍樹”,扛起獵槍到深山里捕獵充饑,放任茶樹生長,才有今天我們看到的這片山場。
對于古樹茶園的管理,我一直強調的一句話是“頭要戴帽,腳要穿鞋”,好的古樹茶園一定是有原始森林覆蓋的,太陽光線從比茶樹高得原始森林樹縫中透過來,照射到茶樹上,我們稱之為“漫射光”,這樣的光線柔,不會對茶樹形成暴曬,有利于茶葉內含物的沉積,所以古樹普洱茶的葉子一定是柔軟而有張力的。新鮮采下來的鮮葉,抓一把在手中,仿佛是抓一塊海綿,柔,軟,有彈性。泡過的古樹茶葉底也是薄而油亮,揉捻它不會破碎,我稱之為“絲綢感”;對比常年曝曬在陽光下的臺地茶,那葉子的厚、硬、易碎,我稱之為“革質感”。
高山茶湯黃亮,油潤厚滑,入口的銳利性很強,高山茶可能是易武茶區(qū)中唯一一款入口有明顯苦味的茶,湯水入口,頓時感覺舌面在冒泡泡,緊接著,苦味散盡轉而為冰糖甜和一陣冰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