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特點
主要危害果實和嫩梢。果實染病,果面初現(xiàn)針頭大黑點,后擴大為黑褐色圓斑,稍凹陷,周緣現(xiàn)水漬狀暈環(huán)。病斑除縱橫擴展外,還可深入皮層,使果肉形成硬塊,終致果實變軟腐爛。嫩梢發(fā)病,現(xiàn)橢圓形或梭形稍下陷短條斑,繞莖擴展,終致嫩梢變黑褐色枯死。潮濕時果、梢患部可現(xiàn)輪狀排列或散生的小黑點或朱紅色小點(病菌分孢盤及分生孢子)。
病原及發(fā)病特點
頰原為半知菌亞門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和長圓盤孢菌〔gloeosporium kaki hori〕。病菌均以菌絲體和分孢盤在病株及病殘體上存活越冬,分孢盤產(chǎn)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與再侵。在廣東,本病5~6月危害新梢,7~10月危害果實,9~10月如多雨果實受害重。病害在采果后貯運和銷售期間可繼續(xù)發(fā)生危害。
防治方法
(1)采果后及冬春期結(jié)合修剪清園,收集病落果枝葉燒毀,隨即全面噴施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或o.5%波爾多液各1次。
(2)加強肥水管理,注意逐年擴穴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質(zhì)肥和磷鉀肥,遇旱適時灌水,雨后及時排漬。
(3)從5月開始,根據(jù)病情天情,掌握梢期、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各分別噴藥1~2次〔50%混殺硫、復方硫菌靈1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70%代森猛鋅(1∶1)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