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讀音:boluo)黑腐病,又稱軟腐病,是菠蘿(讀音:boluo)在田間和貯藏中的重要病害。它危害果實,也危害幼苗和葉片。我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有發(fā)生。菠蘿(讀音:boluo)腐爛后失去食用價值。
【病癥及發(fā)生規(guī)律】
①危害未成熟果實及成熟果實,多發(fā)生于成熟果實;該病從受傷的小果(果眼)或果柄和果實頂芽的傷口或切口侵入;感染初期常呈“v”字形,先沿果心縱向擴展,呈深褐色,不易軟化,然后橫向果肉迅速軟腐、變黑。從小果傷口侵入,表面呈暗色水漬狀軟斑,病健界限初期不明顯。當果肉受侵染后,病部稍呈內(nèi)陷狀,果肉組織開始被分解,并迅速軟腐,變?yōu)楹谏?,大量分解的汁液從病部外溢,而且散發(fā)出特殊刺鼻的酒精氣味。在果肉受害后,病健界限較明顯。
②危害剛定植的幼苗,使其發(fā)生基腐。其基部葉片及根變黑腐爛,后期柔軟組織敗壞,僅余下纖維組織,極易被踢倒。病菌還能危害莖頂部及嫩葉基部,引起心腐。不論是基腐還是心腐,病部都變成黑色,發(fā)出香味。
③危害葉片,使其出現(xiàn)葉斑。初期病斑為褐色小點,在潮濕條件下迅速擴大成長達數(shù)厘米長的不規(guī)則黑褐色水漬斑塊。上面生灰白色霉層(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孢子),在干旱條件下病斑轉(zhuǎn)變?yōu)椴蔹S色,紙狀,邊緣黑褐色的病斑。嚴重時葉片枯萎。
該病在溫暖潮濕的季節(jié)發(fā)病尤為嚴重。在雨天打頂(除冠芽),或摘除冠芽過遲、傷口過大、難以愈合時,果實較多發(fā)病。低溫霜凍期間,受害果實也易發(fā)??;采收貯藏運輸期間,機械傷口多;發(fā)病也多。
【病原】該病由真菌奇異根串球霉thielaviopsisparadoxa(de,seyn)vanhohn引起。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厚垣孢子潛伏于土壤或病組織中越冬。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4年之久。菌體可借雨水濺射或氣流、昆蟲傳播,遇寄主、條件又適宜時,即萌發(fā)芽管,從傷口侵染,引起發(fā)病。病菌在果實采后堆放、運輸與貯藏期間,可通過接觸傳染和蔓延危害。
【防治方法】
①去冠芽應在晴天進行。當果實生長到一定時候,要摘除冠芽,使植株中的養(yǎng)分集中供應果實,以滿足其生長發(fā)育所需。實施時,要盡量選擇晴天進行,以利于傷口愈合,減少病菌侵染。為防止感染,可采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兌水800倍,用以涂抹傷口,防止病菌感染。
②菠蘿(讀音:boluo)采收宜在晴天露水干后進行,或者陰天采收,切忌雨天采收。采收時,可用刀切割,果柄留2~3厘米長。果柄傷口需平滑。
③采后的選果、分級、包裝和保鮮處理等操作,要盡量做到輕拿輕放,避免和減少機械損傷。
④果實經(jīng)處理后,用硬紙板箱或木箱裝載。貯藏庫須先打掃干凈并消毒。貯藏中要注意倉庫的通風和降溫。貯運中,夏天應注意通風降溫,冬天須注意防寒保溫。